近日,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施俊教授的论文《不对称音系结构引发的音位合并——以义乌方言为例》在《中国语文》2025年第1期发表。
该文把义乌方言老派的元音系统分为甲乙丙丁四类方言点,甲类有四个中元音,乙类、丙类有三个中元音,丁类有两个中元音,甲类与丁类为对称结构,乙类和丙类为不对称结构。乙类点新派/ɔ/和/o/合并,丙类点新派/ɛ/和/e/合并,但甲类点新派四个中元音均没有发生合并,原因在于乙类、丙类不对称的元音结构促进了元音合并,甲类点对称的元音结构阻碍了元音合并。文章利用声学元音空间图直观地观察到甲乙两类点新老派关于/ɔ/和/o/的分合情况。对称结构与否在演变过程上存在一定差异,不对称结构趋向合并,对称结构倾向音值上的变化。文章举例对称结构的两种变化,一是条件音变,二是链式音变,两类音变未改变音系结构的对称性,但若受到外界权威语言的强烈影响时,这种平衡可能会被打破。
《中国语文》(双月刊)创刊于1952年,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是汉语语言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中国语文》编辑出版专题研究论文,学科覆盖语言学各分支学科,尤其是汉语和汉字的现状与历史研究、跨语言和跨方言的对比研究、汉语习得研究、汉语信息处理研究、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研究等。半个多世纪以来,汉语语言研究很多最重要的学术成果首刊于《中国语文》,这些文章引起的学术讨论和引发的学术潮流深远地影响着汉语研究的发展。
作者简介:
施俊,浙江义乌人,8797威尼斯老品牌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双龙学者。在《中国语文》《方言》《语言研究》《语言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南部吴语韵母读音层次比较研究》《义乌方言研究》等,主持完成国家、省社科基金6项,获省、市哲社优秀成果奖多项。
编辑:盛灿灿